承古礼 拜今师 府学胡同小学举行四年级学生“入泮礼”

中国青年网   2023-08-31 17:58:49

朱红窗棂灰瓦青砖,枝繁叶茂的银杏与飞檐翘角的建筑交相辉映,古色古香。8月30日,在北京市东城区,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府学胡同小学内,还未正式开学的四年级小学生们提前入校。孩子们穿汉服、行古礼,重现古代的“入泮礼”,用特别的“第一课”开启新学期的旅程。

“一拜孺子启蒙,青云有路,鱼水化龙。 二拜德蒙先庇,先圣之道,功过古今。三拜格物致知,修身治齐,自强不息......”伴随着司仪的口令和舒缓雅致的礼乐,学生们在家长的陪伴下穿过大成门,在孔子像前礼拜先师孔子。

府学胡同小学举行四年级学生“入泮礼”,师生和家长在孔子像前礼拜先师孔子。中国青年网记者田昕禾 摄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一拜,师道尊崇,立德立人。二拜,传学授业,教化解惑。三拜,感念师恩,天地为鉴。”大成殿内,学生们面对班主任老师,鞠躬行礼,礼拜今师。

府学胡同小学举行四年级学生“入泮礼”,师生和家长在孔子像前礼拜先师孔子。中国青年网记者田昕禾 摄

活动中,学生和老师还共同拿起鼓槌击鼓鸣志,立下志向,坚定信念,向着新学期出发。

府学胡同小学举行四年级学生“入泮礼”,学生和老师共同拿起鼓槌击鼓鸣志。中国青年网记者田昕禾 摄

参加“入泮礼”的四年级学生张妙言兴奋地告诉记者,暑假前老师就告知了同学们举办“入泮礼”的消息,所以整个暑假她都是怀着期待度过的。“假期里我和妈妈一起准备了参加‘入泮礼’的汉服,了解了‘入泮礼’的流程和传统文化知识。通过今天的仪式我学到了,古代人向先贤行礼时,是双手行礼,掌心向自己,男生要左手贴前,女生要右手贴前。今天同学们都穿了汉服,拜了孔子,我觉得和以往的开学典礼都不一样。”

仪式上,不少家长和孩子一起穿汉服、行古礼,陪伴孩子共度求学路上的难忘时刻。四年级二班学生薛诗朗的家长和孩子穿起了“亲子汉服装”。“孩子今天特别激动,今天我陪着孩子全流程体验了‘入泮礼’仪式,感受到了学校在教导孩子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用心。相信通过这个活动,孩子们对于国学、传统文化会有更深刻的体会,充满文化自信,成为一名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者。”这位家长说。

府学胡同小学袁文萌老师说,“金声玉振共仰大成,今天我有幸和新接的四年级8班的同学及家长一起参加学校举办的首届入泮之礼,这在我二十多年的府学教师生涯中也是第一次。看着一张张纯真朴实的稚嫩面庞在孔圣像前庄严行礼,心潮澎湃。”他相信,孩子们能领悟学校的良苦用心,浸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,成为有“中华精神”、“国际视野”的现代人才。

府学胡同小学四年级的年级主任吴丹老师告诉记者,府学胡同小学一、二、三年级的学生分散在三个不同的校区学习和生活,四年级起回到府学胡同小学本部学习。学校为学生们举办“入泮礼”,希望激发孩子们对新学期的学习热情,不断成长进步,同时让学生们沉浸式体会儒家思想精髓,尊师重教、自觉担当起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。“今天整个‘入泮礼’的流程和规范,我们都是在专家的指导之下来制定的,遵循了传统的古典礼仪规程,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,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、对儒家精神的体会和认同。”吴丹说。

庄严朱红的列柱、镂空雅致的窗棂、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……沿石阶而上,一对对浅有斑驳的楹联踏着岁月而来,金灿灿的门钉,朱漆庄重的大门,见证着这座古老学府650余年的历史。府学胡同小学是一座“活”的博物馆,据了解,1999年,府学胡同小学在学校改建时,偶然出土了12通石碑,碑文记载顺天府学的修建缘起、建筑规制、教学管理、营缮修整等方面内容,为研究明清府学历史、教育制度、科举状况等,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。2006年,在北京市文物局和东城区文委的支持下,学校将这些石碑移入大成殿西配殿,并向全体学生征名而得“府学石学府”。如今,府学石学府升级为“府学石刻博物馆”,不仅作为校内博物馆向广大师生开放,还将成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课程实验基地。

府学胡同小学。中国青年网记者田昕禾 摄

传统文化从来不缺吸引力,只是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讲给孩子们听。府学胡同小学充分利用“活的博物馆”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,广泛设计让孩子们乐在其中、学在其中的课外实践活动。

“学校开设了‘府学小讲师’活动,让同学们了解、讲述府学胡同小学的文物,孩子们观察府学、探究府学。这个学期,我们还将带着学生走进国子监,进行传统文化的探究学习。”吴丹介绍,不仅如此,在校内课程的设置上,府学胡同小学也有精心的设计和安排。“我们的国学课程贯穿小学六年,府学胡同小学的老师在专家的指导下,结合府学胡同小学的场景,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编写了国学校本读物。与此同时,无论是语文课、数学课,还是英语课或其它课程内容,都有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,孩子们在课堂上可以充分探究,进而从内心深处热爱传统文化。”吴丹说。(记者 安俐 田昕禾 王赫)

最新资讯